信息安全

安全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安全 >> 安全教育 >> 正文
如何提升学生网络安全素养?
发布日期:2021-12-20 作者: 点击量:[]


信息社会时代的互联网如同工业社会的水电煤一样,成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大学生由于涉世未深、好奇心强、识别力差等特点容易成为网络犯罪分子实施诈骗的目标,人身财产受到侵害的安全事件屡有发生。

根据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发布的《新形势下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研究报告(2020年)》,年轻人成为重点被诈骗对象,受骗数量占比高达63.7%。因此,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大学生网络安全素质教育的新内涵

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是大学生使用网络过程中应具备的网络安全意识,网络安全知识以及辨别,处理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新时代随着网络技术越来越多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大学生网络安全素质教育被赋予了更多的新内涵。

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将网络安全上升到事关意识形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高度,要求安全与发展协调一致、齐头并进成为习近平网络强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网络安全为切入点,大学生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信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了解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建设原则、国际主张、基本方法等,帮助大学生从国家安全的高度提升网络安全认识,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

网络安全与精神文明。网络不是一个虚拟空间,而是现实社会在数字空间的延伸与拓展。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认识不足,网络世界存在低俗网络文化蔓延、网络诈骗事件频发、个人信息被滥用、网络谣言四起等乱象,对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青少年群体危害尤为严重。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从思想引领、文化培育、道德建设、行为规范、生态治理、文明创建、组织实施等八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大学生是非常活跃的网民群体,通过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教育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弘扬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提高正确用网和安全防范意识,有利于“承上启下”带动全社会网民建设“清朗”、“干净”的网络空间。

网络安全与个人发展。大学阶段是从中学生转向大学生,再从大学生转向社会人的关键阶段,是心智发展、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和发展黄金期。

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教育帮助大学生发挥信息技术积极因素,让知识学习和探索过程变得更加轻松、主动和高效,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同时也能够通过案例教育让大学生认识网络世界的消极方面,帮助他们强化自控力,提高辨别力,降低成为不良网络行为和网络犯罪受害者的风险。

二、大学生网络安全素质教育内容设计

当前我国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和逻辑性,影响网络安全教育的实效。

因此,按照综合、开放和分层的理念,构建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知识框架结构,有助于厘清网络安全教育要素之间关系,建立起“相互依存、相互印证、相互交换”的知识体系,是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教育教学的基础性工作。

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教育包括网络安全观念、网络安全法规、网络安全知识、网络安全常识和网络安全习惯五个核心要素。

一是网络安全观念。观念是人们通过实践对事物形成的系统化认识,是价值基础和行动先导。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发挥网络安全观的价值引领作用是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教育的首要任务。

网络安全观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具体体现,大学生网络安全观教育需要从主权观和国家观的出发,让大学生了解当前我国网络空间所面临的各种攻击、破坏等综合隹挑战,理解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斗争的现实性和严酷隹。

二是网络安全法规。法律具有调整人们行为规范,维护社会关系和秩序的双重作用。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虽然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的主体是现实的,网络空间是现实社会的延伸,与现实社会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因此,网络空间必然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网络活动参与主体的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2017年以来,《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一系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

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教育成为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法制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大学生了解网络相关法律基本概念和规定,以及作为公民在网络空间中的准则、权益和义务。

三是网络安全基础知识。网络安全知识领域涉及数学、计算机科学、通讯工程等多个学科。随着科技和人机交互技术的进步,上网设备和环境越来越智能化、人性化,导致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病毒等计算机领域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但是,通过系统学习,帮助大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安全、移动和智能系统安全、网络应用安全、网络攻击与安全模型、恶意代码等网络安全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有助于他们从根本上理解计算机与网络构成,了解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的原理和防护措施等。在实践时,可以对计算机和网络安全知识进行分类分级,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专业背景的大学生的需求。

四是网络安全基本常识。网络安全常识不同于网络安全知识,无需经过系统学习,也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往往只需要基本的判断力就能够理解,一些重要网络安全常识因为被经常反复使用,而具有感性和经验性。

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教育需要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变化将安全事件背后蕴含的道理和规律用日常语言归纳和表达出来,不断丰富安全网络安全常识。

五是网络安全行为习惯。根据《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个人信息泄漏、网络诈骗、设备中病毒或木马、账号或密码被盗是网民遭遇的四大网络安全问题。

因此,有专家总结出安全上网的注意事项,包括:个人重要数据及时备份、个人密码分级分类管理、不连接免费WIFI网络、不扫描来历不明二维码、不在社交网络晒照片、不从非正规平台下载App应用、不要随意丢弃有个人信息的快递单据和包装等。

网络安全行为习惯是将大家普遍认可的安全上网最佳实践转变为大学生的自发行动,乃至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反射。

三、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教育实践

上海财经大学高度重视网络安全素养教育工作,按照“三全育人”的理念,学校技术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和学院联动,成体系、常态化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素养实践。

从网络安全观念、法律、知识、常识和习惯五个方面贯彻落实“网络强国战略”和“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精神,构建以价值观为基础,从知识到能力的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教育之路。

1.从新生抓起

2019年开始,学校每年对新生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专项调查”,通过调查问卷方式掌握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信息技术基础,为分级分类开展网络安全网络课程提供依据。

在新生教育环节,邀请公安、电信和金融系统专家进校举办防网络诈骗专题讲座,组织全校学生观看反诈骗安全教育片《暗流涌动》。组织新生辩论赛,以“自媒体时代的真相”,“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等内容为辩题,让学生在思辩中理解网络技术的利弊,加深网络安全认识,思考正确的用网方式。

2.拔高起点

将网络安全观和网络安全法治教育教育融入学校思政教育体系,实现高起点、高规格和高质量的目标。网络和网络安全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既是学习的有效途径,也为学习提供案例和素材。

邀请校外专家为师生讲授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重要思想,通过棱镜门事件、震网病毒等案例教学,帮助教师理解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斗争的现实性和严酷性,避免了思政教育容易陷入抽象和空洞,有效地增强了思政教育的时代性、现实性和实效性。

邀请校内外法律专家向学生解读《网络安全法》、《保密法》、《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了解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准则、权益和义务。

3.搭建平台

搭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专题网站,通过海报、漫画、短视频等方式宣传网络安全常识,形成一批覆盖全、质量高、有内涵、易接受的网络安全宣传教育素材,弘扬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营造网上虚拟空间网络安全知识宣传氛围。

组织学生开展网络安全知识竞赛,共计2000多学生参与答题。竞赛题库覆盖国家安全、移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个人隐私保护、大数据安全、智慧城市安全等内容。

4.阶段总结

梳理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网络安全常识和行为习惯,编制发布《上海财经大学师生网络安全应知应会50条》(2021年版),将条目内容制作成海报、漫画、知识问答题目,打造成一批覆盖全、质量高、有内涵、易接受的网络安全教育活动,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

大学生网络安全习惯培养是典型的养成教育,因此应该遵循养成教育的客观规律,即:凸显学生主体,提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功能。通过习惯培养不断强化个人是自身网络安全第一责任人的理念,达到知行合一,重在于行的境界。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中医药大学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